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编委会顾问——资深教授王宁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宁
王宁,女,浙江海宁人,1936年生。1954年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,1958年毕业分配至刚建校的青海师范学院从事语言学及汉语教学工作。196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古代汉语研究生,师从我国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,1964年毕业后仍回青海师范学院任教。1972—1980年,调至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,其间曾借调到国家文化部剧本委员会总编室工作1年。1983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工作,1989年评为教授,1990年由国家学位委员会评为第五批博士导师。2010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。
她长期从事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教学、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。1992年担任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,1996年组建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和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。2000年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首任主任。曾先后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,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审查委员会委员,全国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古代汉语考试委员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“八五”至“十二五”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。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,她担任非政府论坛筹备委员会委员,曾任北京市妇联常委、北京女教授联谊会会长,北京市十届人大代表、北京市九届政协常委等社会职务。现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国家中小学(中职)语文教材研究基地主任等学术职务。
作为章黄学派当代的主要继承人,她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上有多项创新:
在训诂学方面,她与陆宗达先生合著《训诂方法论》《古汉语词义答问》,率先提出“训诂方法科学化”的主张,第1次对传统训诂学以形索义、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这3种主要训诂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,明确其操作程序,为训诂学走向现代起到了导引作用。之后20年,她清理了训诂学的术语,阐发了训诂学的理论原理,将训诂学的分支汉语词源学建设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在应用训诂学之外,创立了自成一家的理论训诂学,出版了专著《训诂学原理》。本世纪以来,她提出“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”,使训诂学进一步与现代语言科学接轨。
在文字学方面,她继承章黄和陆宗达先生《说文》学的成就,吸收了当代系统论的方法,从《说文解字》中发掘出“小篆构形系统”,创建“汉字构形学”。又吸收了启功先生的主张,总结“汉字字体学”与“书写汉字学”。
她是我国最早采用计算机手段研究汉语汉字的学者之一,20世纪90年代开始,她参与计算机汉字字库与形码的研制与评价工作,推动古籍整理手段现代化。她运用了现代汉字学基础理论,把汉字的整理与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,策划了“历代碑刻数字化典藏及楷书实用文字整理与研究”“数字化《说文》学”“中华大字符集创建工程(试点)”等大型数据库的项目,实现了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手段更新和学科的文理交叉。
她在汉字标准化、规范化方面有突出的贡献,是已经发布的《中文信息处理用GB.13000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》《常用汉字部件规范》的第一列研制人,国务院2013年6月发布的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研制组组长。
她重视师范教育,关注本科教学,上世纪90年代曾是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召集人,参与了“高等师范院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”的修订、定稿工作。她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,开设过多门汉语言文字学基础课,一贯受到学生好评,并主编了《古代汉语》《汉字学概要》《训诂学》《中华文化概论》等教材,主持了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。2017年,她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“黄大年教学团队”。
她高度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,出版了面向语文教学的《文言文阅读基本能力培养》《文言字词知识》《说文解字与汉字学》《汉字构形学讲座》和《语言的学习与应用》等普及性著作,发表了《语言学与语文教学》《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》《汉字教育的理念》等讨论语文教育的文章,参与了《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标准(2011)》的研制,并研制了课标所附“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字表”,同时也是课标《(2017)》的研制组长之一、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)解读》的主编之一。
2010—2015年,她与何九盈、董琨共同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型辞书《辞源》的修订工作。
作为编委会顾问,她长期关注并支持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社版)》的编辑出版工作,为发展学报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